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另附同一作者嘅post
承蒙各位厚愛,在連登、IG、YT上看見很多關於這個六四33年社會實驗的討論。這個街訪的目的,是希望呈現年輕一代對六四的認知程度,但想強調,認識與否都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整個社會歷史教育的責任。反而,在今日香港下,這些受訪者願意在鏡頭面前,表達自己心中所想,無論答甚麼,這份勇氣都值得被讚賞和尊敬,這比起很多成年人來得真摯和真誠。
分享一個小故事,街訪那天其實有段小插曲。有一間學校的老師,看見學生受訪和訪問的內容後,緊張地上前了解,及後再找多一位老師上前,直接衝入鏡頭打斷訪問。老師說,要入紙向學校申請、學生沒有空仍在上課、教育界很大壓力、家長可能會投訴、學生會承受不到……
學生呆在一旁,看著老師和我們在街上爭論。十分鐘,老師也沒問過學生一句想法,就把一個個理由套在學生身上。總的而言,就是不要訪問「我的學生」,但老師最後說道,如果真的要訪問,也請找一些沒有穿上他們校服的學生來做。
中止學生受訪的緣由,出發點是為了甚麼?是因為題材?學校?家長?還是在學生身上,只有老師心中才知道。誰偷走了年輕人的話語權?
壓力這回事,我心想,我當然明白,因為新聞行業面臨的壓力不比教育界少,至少已有不少同業和前輩,現正身陷囹圄。經常吹捧的法治、新聞自由,這些看似虛無飄渺的價值,其實一直都是眾人共同鞏固、實實在在的事。新聞自由的空間,從來都不單止是官方透過法例、拘捕等硬生生的打壓,眾人有沒有共同灌溉、餵養,都會影響這份自由的表彰,例如有沒有轉發假資訊、從崗位中吹哨、尊重專業自主、限制別人的表達等等。
那天之後,我想了很多。我翻開讀物,李月蓮教授一篇《傳媒教育與公民意識》論文提及,很多人誤以為傳媒教育只是教人如何批判傳媒,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做法,傳媒教育另一重要環節是教導學生如何善用媒體表達意見,並鼓勵他們從事媒體製作,發揮自己的創意。
文中倡議「社會參與模式」的傳媒教育,提高大眾的傳媒素養,培訓大眾解讀傳媒的能力,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學習運用各種媒體表達意見及發揮監察傳媒的力量。除了要訓練成精明的傳媒消費者外,還要培育有責任感及具備獨立批判能力的公民。
當傳媒的公共空間不斷受到破壞,社會參與模式的傳媒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對振興公共空間大有幫助。
無論如何,後來跟行家討論,對方提到當日這一幕,老師中斷學生受訪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其實都是一種教育,採用這種直接干預的做法來中止別人的表達,是否恰當?我不知道,但學生看著老師跟人家爭論,會不會誤以為接受訪問是一件錯事?又或自己做錯了呢?學校翌日又會否警告或提醒學生不要受訪呢?不知道,但我想講你們沒有錯,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真誠發表心中所想,比起很多成年人活得勇敢和真摯。
在區家麟博士著作的《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最後一章提到:「無名小卒,急風大浪中,無著力處,又能做甚麼?在傳媒環境,每一位旁觀者都能提供助力。處身激流中,站穩腳步,堅守所珍重的價值,已是莫大的功德。」
#六四33 #六四 #街訪
幾年前呢,都會喺呢個時間睇維園嘅直播,今年,應該都會有,只係,只能自發參加,都有睇到一張圖(後邊如果再見到嘅話補上嚟),指點燭嘅地點從香港一個地方發展到世界各地,唯一有較大空白係亞洲大陸
其實又係,之前都一直有同fri去argue,究竟現時去悼念仲有冇意義,因為現實發生咗太多事情,似乎太耐之前嘅事情已經隔咗好耐,都正如外國人睇《時代革命》噉,部紀錄片係將眾多鏡頭拼接喺一齊,但好多嘢只有香港人先知道前因後果,比如點解要衝擊立法會,點解好多人唔顧自身安危想辦法突圍去理大等等
六四同呢啲嘢一樣,唔一定會遺忘,因為始終發生過,歷史係會繼承落去。但是否有必要咁大張旗鼓地紀念?我一直都覺得係要,因為呢件事,係畀好多中國大陸以外嘅人第一次好清楚地睇到所謂嘅中華人民共和國究竟係點對待佢嘅人民、佢嘅「未來接班人」,呢個意義相當大,因此令到政府都冇辦法徹底抹殺成件事嘅存在,而只能想盡辦法去以偏概全、修改、抹黑。況且,發生過嘅咁多事,一齊紀念都唔會衝突,有啲人會覺得香港嘅612、721、831、or好多地方嘅封城更值得紀念,or其他佢覺得好影響自己嘅事件,why not all? 紀念一件事,唔代表其它歷史就唔重要
睇睇佢哋究竟有幾恐懼?連北島嘅一首《宣告》都要驚到封號
當然,我哋都睇到國安法實施之後,對教育嘅侵蝕同社會言論嘅恐嚇作用係非常大,但即使如此,之前嘅影響一直喺度,而完全唔知道嘅中學生其實甚少
只係話,再之後嘅會係點嘅情況,就有啲難講,擔憂係有一定嘅道理,但無論如何,至少鬥爭過;可能改變唔到什麼,始終都係要一步一步嚟,只要相信到最後肯定work唔到落去,就有動力堅持,就好似人生噉,都係一場長跑,只要最後到終點就好
其實都唔意外,確實,個人嘅力量實在太細,但係咪真係「冇得揀」?呢個係需要去思考嘅;同埋,對未來嘅預期係好或壞,如果冇辦法掌握喺人民嘅手上,噉呢種感覺就太奇怪了。每一次嘅失敗的確會損耗咗好多嘅能量,人都好易忘記初衷,都令我諗起《時代革命》入邊「阿媽」嘅嗰番説話,要諗清楚自己究竟為咗乜嘢而參加運動,否則好容易因為運動受挫之後而迷失自我陷入絕望等嘅情緒。無論如何,一次失敗唔等於下一次都係失敗,唔試就永遠唔會成功
33年,我哋只能講,記憶與遺忘嘅鬥爭仍然繼續落去,而有希望嘅係,紀念嘅人同地方會越來越多,呢個係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同埋,始終覺得,會有下一次嘅嘗試
生活都係要繼續,keep going,相信以後都要有進步、有行動
評論留言区